一、生理健康方面

  1. 躯体损伤

    • 频繁的抽动(如肢体抽动、点头、眨眼等)可能导致肌肉酸痛、疲劳,甚至引发关节磨损、骨骼变形(如长期斜颈可能导致颈椎问题)。

    • 喉部抽动(如发声抽动)可能引起咽喉部不适、声音嘶哑,严重时影响呼吸或吞咽。

  2. 睡眠障碍

    • 抽动症状可能在夜间加重,影响患者入睡或睡眠质量,长期可能导致疲劳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。

二、心理健康方面

  1. 情绪问题

    • 患者可能因无法控制抽动而产生自卑、焦虑、抑郁等情绪,尤其在受到他人歧视或嘲笑时,心理压力会进一步加重。

    •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烦躁、易怒,甚至因抽动导致的挫败感引发自伤行为。

  2. 注意力与认知影响

    • 抽动症常伴随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(ADHD)、学习困难等共病,若不干预,可能影响患者的专注力、记忆力及学习效率,导致成绩下降。

    • 长期心理压力可能抑制大脑发育,对认知功能(如逻辑思维、创造力)产生潜在负面影响。

三、社会功能与人际关系

  1. 社交障碍

    • 抽动症状可能引起他人误解或排斥,导致患者在学校、职场中被孤立,影响社交技能发展和人际关系建立。

    • 儿童患者可能因抽动被同伴嘲笑,产生社交恐惧,成年后可能回避社交场合,影响恋爱、婚姻和家庭生活。

  2. 学业与职业发展

    • 儿童期抽动症若未得到控制,可能因注意力不集中、学习困难而辍学或成绩落后,成年后可能因心理问题或抽动导致的行为异常,难以适应工作环境,影响职业选择和晋升。

四、共病风险增加

抽动症常与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共发,若不干预,可能加剧以下问题:


  • 强迫症(OCD):表现为反复强迫思维或行为,与抽动相互影响,形成恶性循环。

  •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):导致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冲动,进一步干扰学习和生活。

  • 对立违抗障碍(ODD):表现为对抗权威、情绪失控,增加家庭和学校管理难度。

五、生活质量下降

  • 抽动症状可能随年龄增长慢性化,部分患者成年后仍存在抽动,严重影响生活自主性(如无法独立驾车、完成精细工作等)。

  • 长期受疾病困扰可能导致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,降低整体幸福感。

总结

抽动症的危害不仅限于生理症状,更可能对患者的心理、社会适应能力造成深远影响。早期识别、规范干预(如药物治疗、心理行为疗法、家庭支持等)是降低危害的关键。若怀疑自己或身边人患有抽动症,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医生(如儿科、精神科或神经科医师)的评估和治疗。

昆明三一一医院儿童康复科,昆明三一一医院儿科